当前位置:首页
> 慈孝仙居 > 慈孝典型
俞仙红:四处筹钱只为延续老父生命

发布日期:2014-07-18 访问次数:


 

    别人家都是父母带孩子,可是他们家,却是孩子带父母。她用羸弱的双肩,挑起养护父母的重担。但是,她仍然象生活在幸福中的孩子一样,无怨无艾,勤奋地学习,努力地生活!她为我们诠释了一个道理:生命的意义,就是要好好地报答赋予你生命的人。慈孝之花盛开的地方,生命总是欣欣向荣。

 

     都说父爱如山,女儿对父亲的爱呢?虽然没有大山的雄厚和伟岸,但却可以温柔细润,也可以坚强如石。

  俞仙红已经不像一年前父亲刚出车祸时那样,每天以泪洗面了。她现在所想的,就是要坚强下去,只要有一丝希望,就绝不放弃父亲的治疗。

  父亲出事至今,一年半多的时间里,医疗费已经花去60多万元,后续治疗遥遥无期。

  这个普通的女孩身上,担着别人难以想象的重担。

  但这个瘦瘦的女孩内心里,除了对父亲的爱,别无其他。32岁的她,早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为了照顾父亲,她一次次谢绝上门求亲的媒人……

  父亲倒下了,家里的天塌了

  2011年8月13日,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了,但对俞仙红一家来说,却是苦难的开始。

  8月13日晚上8点多,父亲俞慧龙在仙居横溪镇上忙完活,骑上电动车往郑桥的家中赶。天刚下过小雨,路上有些湿滑,俞慧龙骑车途经荷塘村口附近时,突然连人带车摔倒了。等好心人发现他时,俞慧龙正躺在血泊中,鲜红的血流了满满一地。

  当晚10点多,不省人事的俞慧龙被推进横溪镇医院的手术室,手术进行到第二天凌晨3点多才结束。

  命暂时保住了,可是医生的一席话,让这个家庭陷入了极大的伤痛和矛盾中。

  俞慧龙头部遭受重创,颅骨破裂,脑组织外溢。手术时,医生取掉了他部分颅骨,命暂时保住了,但他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后续的治疗费用起码要近百万元。

  这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俞慧龙做木工,妻子打理家里的几亩田,女儿俞仙红在金华打工,儿子余仙军在北京做保安。一百万元,对于一个年收入只有几万元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父亲就是家里的天,俞慧龙突然倒下,俞仙红家的天塌了。作为一个适婚女孩,本来应该找个男孩好好谈场恋爱,可俞仙红却果断挑起这副重担,从此走上了到处借钱的奔波路。

  医院单位两地跑,一跑就是一年多

  在横溪医院躺了一个多月,俞慧龙的情况稍有好转,眼睛能睁开了,但大多时候还是没什么意识。

  为了让父亲接受更好的治疗,2012年9月26日,俞仙红把他转到了杭州。

  俞仙红说,父亲在杭州做了一次手术,把之前取掉的颅骨装了回去,可情况却比以前差了。“本来他的双手双脚都能轻微动弹,这次手术后,就只剩右手右脚能稍微动一下了。”

  因为时刻牵挂着父亲,除非有事走不开,俞仙红几乎每个周末都要踏上火车往医院跑。从金华到仙居,从金华到杭州,上百公里的路程,寒来暑往,俞仙红从不间断,一跑就是一年多。

  每次去医院,她都会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工资给父亲买药。每次到医院看父亲,俞仙红都希望父亲的病能有起色,但是,“他还是躺在那里,虽然睁着眼睛看着你,却没有任何回应。”

“情况好的时候,他偶尔会眨眨眼睛,但大多时候都没意识。”为了让父亲尽快好转,俞仙红总是极为细心地照料着父亲,拍背、喂饭、擦身体、翻身、用轮椅推父亲出去散步,每次要回金华的时候,她总是再三嘱咐母亲,护理时要洗净双手,要把爸爸的个人卫生搞好……

为了父亲的病,她到处求人借钱

  父亲俞慧龙的病就像个无底洞,大笔大笔地往里砸钱,却没有明显好转。

  有时候,俞慧龙一天的医药费就要好几千元,即使开最少的药,仅维持现状,一天也要三四百元。

  本就没什么积蓄的家庭,只能靠到处借钱来治病。

  俞仙红东奔西跑,想尽各种办法给父亲筹钱,亲戚朋友凑了十几万元,农医保报了约十万元,保险公司报销了十万元,弟弟俞仙军借了五万元、郑桥村捐了一万五千元……钱不够,俞仙红又找厂里的老板娘和同事借了十几万元,因为自己平时表现好,大家也都愿意借钱给她。

  俞仙红说,只要能弄到钱的地方,她都会去,听说民政局有政策可能对父亲有帮助,她也跑过去打听。

  “一年多,花了60多万元的医药费,该借的地方都借了。”实在没钱了,杭州无论如何都待不下去了,2012年6月底,俞仙红和母亲商量后,将父亲从杭州转到了医疗价格稍微便宜的横溪镇,后又转到仙居县人民医院。

  “虽然现在欠了很多债,但父亲的病还要继续治,借来的钱以后会慢慢还。”俞仙红说,她现在每个月赚2600元,除去吃饭等必要的花销,几乎都拿回家给父亲买药。

  “赔上嫁妆砸锅卖铁,也不放弃”

  仙居县人民医院里,俞慧龙躺在病床上,微睁着双眼。妻子正在给他准备食物,一根粗针管,里面灌满了香蕉泥,得从胃造瘘打进去。

  “因为肺部感染,他的痰很多,气管切开了,只能这样喂食。”说起俞慧龙的病,妻子忍不住掉眼泪,一年多了,她天天睡在医院的躺椅上。“还好女儿懂事,经常回来帮我,大家都叫我们放弃了,但女儿说,只要有一线希望,就绝不放弃。”

  妈妈说,俞仙红很懂事,也很孝顺。“她在外面赚的也不多,以前工资只有一千多元,现在有两千多元,每年过年回家,她都会攒下几千给我们。”

  “从杭州出院时,医生曾对我们说,钱已经花了这么多,如果继续医治的话,还需要大笔的钱,这对儿女来说负担太重,还是放弃吧!但我女儿说不放弃。”

  “怎么能放弃呢?就算赔上嫁妆砸锅卖铁,也不能放弃。”俞仙红说,为了给父亲治病,这一年来,她们已经把医院当成了家,连年都是在医院过的。

  如果不做手术,他就永远这样了

  据仙居县人民医院脑外科副主任医师吴智刚介绍,目前俞慧龙已经有了意识,但脑部有积水,偶尔还会大小便失禁。要想病情有所进展,建议还是去杭州的医院做脑室腹腔分流手术。

  “这个手术对脑压高的病人效果比较好,俞慧龙脑压比较低,可能效果相对没那么好,而且这个手术风险也比较大,可能会有一些并发症,但是如果不做的话,他就永远这样躺在床上了。”

  吴智刚说,这个手术的花费也比较大,单单一个分流管,好的要三四万元,便宜的也要一两万元。

  因为俞慧龙的妻子和女儿对他照顾比较细心,俞慧龙的身体条件还不错。吴智刚说,病人要两三个小时就翻一次身,如果病人的家属照顾不周,会导致身体溃烂,但俞慧龙没有。

  对于父亲的后续治疗,俞仙红跟记者说,现在没钱,只能在仙居住院维持现状,只要一有钱,她就会给父亲转到好的医院。“我希望父亲最好恢复到生活能够自理。至于自己的以后,我没多想,只能走一步算一步,给父亲治病最要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