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事”并不如烟
|
|||||
“烟事”并不如烟 戴晓钱 官焕云
我戒烟已近二十年,自以为烟缘早绝,然而不久前83岁人的黄老师一眼看穿烟雾,一语道破玄机。原来我烟缘未绝,而且还与职业道德、生活方式休戚相关。 黄老师是我中学的物理老师,他讲起课来声音洪亮,条理分明,思路清析,深入浅出,既教我们物理知识,也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喜欢他的课,也喜欢他的人品。毕业后虽少有联系,一晃三十多年就过去,但心里一直挂念。 2013年深秋的一天,我在办公室忙活,听得有人轻声扣门:“同志,我想问个事。”“请进。”我随声应了,穿梭然觉得这声音好熟,抬头一看只见一白发苍苍的老者——是黄老师。我连忙招呼他坐下,又是倒茶,又是敬烟(他不抽烟)。他已经叫不出我的名字了,我一番自我介绍,他终于想起有我这位学生。他挺高兴,今天来法院,是因师母借给一个学生三万元钱,要了几年没要回来,现已进入执行程序,借款人是另一学校的教师,但下海经商几年,负债较多。我了解后立即让承办同志联系他,并约定好协调的时间。 令人奇怪的是,黄老师与我聊天时,眼光时不时落到我桌子上放着的一个中华牌金属烟盒上。我也看出端倪,但又不知他老人家是何用意,也不敢贸然问起。他见找我办事的人多,就起身告辞,转身间他还不忘再看看我的烟盒。 关于那个烟盒,我有个小九九。是因我自己并不抽烟,现在社会流行:找人办事,开口前总是先敬烟,到我这里也不例外,即便我不抽,他们也硬要丢过来,推都推不了。如此一天下来,桌上总是横七竖八地散落着一些香烟,扔了吧觉得怪可惜,就找来别人丢弃的这个烟盒,将这些零零星星的杂烟都装了进去,给抽烟的同事。 黄老师和欠债的学生如约来到我的办公室,双方就如何履行还款事宜达成了执行和解,事情解决了,黄老师挺高兴,握别时,他老人家的余光还是投落在我的烟盒上,欲言又止。送走了他,我挺得意的,毕竟为老师做了点事,也算是报恩吧,我继续着别的工作。临近下班,办公室里好不容易有了一息清静。黄老师还是在门边轻轻扣门。“呵呵,黄老师,您回来了?”“我没走,看你忙着我在外面等了两小时了。”“有事为何不早说啊,最忙也不能让您等啊。”“也没啥事,怕影响你工作,不好。”“还有别的事,或是刚才的事欠妥?”“事说了就这么定了,他也困难。”“那……”老师第一次在我面前支支唔唔。“有什么事您尽管吩咐就是了”我以为他还有什么事。他指了指我桌上的烟盒,“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好”。我马上说:“哦,这是个空烟盒,您要喜欢,改天我买真的送您?”“不是不是,我不抽烟,我可以提点意见?”“当然可以,我永远是您学生,有什么不对您尽管批评。”“你这个烟盒放这里,我总觉得不太妥当。”我愣了一下,他接着说:“那天来,我看你不抽烟,却放着这么高档的烟盒,想来可能是临时放着的。这次来,看你还是这么放着,我想还是多句嘴,可多年不见,又怕你误会,所以刚才又没说,但到了外面我觉得还是提醒一下好,折回来看你这么忙,我没好意思进来,就在门口等着,听着你与人推心置腹的交流,有理有节为人化解矛盾,我越觉得值得等会儿,也消除了原先的顾虑,相信你有些小节可能是疏忽了。因为你放着高档的烟盒,会让别人产生误会,觉得你在暗示什么,我总觉得不是很妥。”我连连称是,当即就将烟盒丢入垃圾桶。心中油然生出惭愧、高兴、敬意,五味众生。 最近网上流传大文豪莫言对烟的描述:烟恋上了手指,手指把烟给了嘴唇,香烟亲吻着嘴唇,却把内心给了肺,肺以为得到了烟的真心,却不知伤害了自己!是手指的背叛成就了烟的多情,还是嘴唇的贪婪促成了肺的伤心……人生如烟,岁月无痕,烟自多情,却把自己烧得只剩下灰…… 是啊,“烟事”并不如烟。虽然戒了烟,嘴上不再冒烟,但关于烟的事并不因此烟消云散,我那烟盒正是我的烟事延续,而且不断地传输着负能量。这不仅仅反映一个人生活的嗜好,更是法官职业操守的折射。 于细微处见精神,我们执行人员处在社会的风口浪尖,任何的细微过失都将成为群众的瞧点,任何不经意的恶习都有可能成为自我毁灭的病灶。君不见南京前官员周久耕祸起一盒烟,陕西杨达才壳破一微笑…… 如果我们身边多一位可敬的黄老师,就会少一些如我拾残烟以敬同事的“偏爱”之举,正能量就会源源散发,我们的幸福也会源源流长!
信息来源: 南京大汉网络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