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多城同创 > 各地动态
河塘村:绘就美丽“荷塘”

发布日期:2014-12-16 访问次数:


    “要说咱们村的巨变,也是从这几年开始的。你瞧瞧,这宽敞平坦的水泥路面,洋气的小别墅,小树花草绿化的村道,漂亮的文化小广场,我看着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心里确实是美滋滋的。”走进横溪镇河塘村,年近八旬的沈大爷就高兴地对记者说道。

    在横溪镇,若说起河塘村,不少人都印象深刻。“新农村建设搞得很好,村里的房子很漂亮!”作为横溪镇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近年来,河塘村的发展迅速,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民们都说,得益于新农村建设,把河塘村从一个破旧的小村打造成了一颗亮丽的明珠。

与“荷塘”的渊源

    在河塘村,很多村民都知道这样一个传说:侠仙李启三斩蛇救人。因为河塘村的名字,便是源于这个传说。

    “要说起来,我们河塘村原来是叫荷塘村,为的是纪念侠仙李启三的。”在村民俞冬花的娓娓道来中,记者了解了这个故事的始末。原来,七百多年前的元朝末年,政治混沌,社会经济衰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这期间世道离乱,更有各方妖孽修炼成功,无恶不作,危害世道。在位于仙居西乡八都垟北面的深山老林里,就是大雷山脉的主峰青梅尖,有一条修炼千年的雌蛇大蟒,已成蛇精,能腾云驾雾,可吞吐云雨。蛇精无恶不作,为阻止其继续作乱,那一片的村子轮流贡一童男给蟒蛇精享用。

    这一年,轮到了河塘村沈氏,因无比悲伤,便在路边号天叩地,悲哀不堪。碰巧被侠仙李启三遇到并了解事情经过。于是,李启三决意替代沈氏儿子去喂蛇。在经过一番混战后,蛇精被斩死,李启三也从高空坠落到河塘村前的燥塘里。翌年,人们发现李启三高空斩蛇坠落的那口燥塘,长出一丛艳丽动人的荷花来,周边的人们都觉得好奇怪,自然地将其与见义勇为、为民除害的李启三联系在一起,认为李启三与端坐莲花台的观世音菩萨一样,有出污泥而不染,清廉高洁,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之无量功德。于是就将此塘改叫荷塘,并将这个村的村名也叫“荷塘”,有神佛仙人之寓意。因仙居方言“荷塘”与“河塘”读音相同,后来又将村名误作河塘,沿用至今。

    “荷塘荷塘,听着便是一个美丽村庄,我们村这几年的变化,也算对得起这个村名。”村党支部书记沈在水说,河塘村于2009年被列为全县农民住房改造试点村,统一建造新农村。新村改造项目总投资上百万元,拆除旧房163间,新建房屋143间,新建猪舍27间。同时,还投入了15万元进行村庄绿化,投入63万元建设污水处理池和铺设2700米污水管网,投入65万元硬化水泥路面,打造出了村民心目中的美丽“荷塘”。

敢叫旧貌换新颜

    如今,走进河塘村,一幢幢和谐民居鳞次栉比。在统筹规划下,洋气的现代楼房让人恍若置身城市小区。不过,在2009年之前,河塘村又是另一番面貌。据沈在水介绍,旧房改造前,河塘村60%的房子都是泥墙房和木结构老房子,后来村里又发生过两次火灾,村里的缺房户不少。因此,进行旧房改造,成了村民们最大的期盼。

    对于村民郑贵平来说,从记事起,自己就住在父辈留下来的三间土坯房里。虽然是三间,其实就是简易小屋,其中一间还是灶间,因为背阳,一年四季都黑漆漆的。“我妈进去做饭,一定要开灯,即便是大中午,里面依然是没有多少光亮。”这样的一间小屋,当然住不了人。而三间小屋总面积加起来,也不过80平方米。在郑贵平儿子娶媳妇之前,一家人都挤在两间小屋子里。而等儿子到了要成亲的年纪,家里便住不下了。无奈,儿子只能另外安置结婚新房。

    与郑贵平一样,河塘村的许多村民都有着同样的期盼,便是希望早日能够建造新房。为此,从2009年开始,河塘村启动了旧房改造工程。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实际,采用以新建与改建相结合,以行政村为单位,以15年人口增长率为标准进行总体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村党支部专门制订了旧村改造方案,将旧村改造的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每一名党委班子成员和党员身上,落实责任,明确时限,确保每名干部、每名党员身上都有任务、有责任,形成了整体工作合力,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为拆迁改造工程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在河塘村改造过程中,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做出表率,不但主动签订协议,同时主动做好亲属的思想工作,从而迅速打开了拆迁工作的局面。该村党支部坚持从细处着手,深入细致地做好村民的思想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实施了党员包户制度,负责深入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随时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帮助解决村民遇到的困难。特别是对年纪大、体弱多病或残疾户,工作人员上门服务,现场办公;对特困家庭给予政策上的特殊优惠和照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河塘村旧房拆除已基本完成,三期工程已如期推进,村民们基本都住上了新房。村里还购买了树苗,大规模进行绿化,争创省级森林村庄。“我们这个地方过去那叫破烂,睛天黄土圪卜满身灰,下雨就是两脚泥。”去年刚住进新房的沈大妈乐开了花,这几年,村里不仅造起了新楼房,村道硬化、村际绿化、健身休闲小广场都配套建了起来。“村里的办公大楼也很气派,我们村里的红白喜事都放那里办,可方便了。”一个富裕、和谐、美丽的新“荷塘”正展露俏丽容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