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子女“托”起百岁老人的幸福晚年
| ||
| ||
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在白塔镇上横街村,有这么一位老人,今年已经101岁了。初见王春香时,她正坐在院子里的沙发椅上沐浴着秋日的暖阳,阳光洒在她身上那红色的唐装上,暖暖的,给人久违的温和与惬意。
与人为善的“多面手”
“这件衣服漂亮!”说起这件唐装,老人就欢喜得很。小儿媳妇柯爱琴说,这是老人99岁做大寿的时候买的。当时,家里还摆了数十席酒席,专门请了戏班子来唱戏,让老人热热闹闹地过生日。之后,老人就很爱穿这件红色衣服。红色的布料,衬托得老人精神矍铄。只要有人来看她,老人都非常高兴,用仙居人独有的质朴话语感谢每一个人:“我都这么老了,你们还来看我,我福气真好。” 与人为善,是老人为人处世的一贯宗旨。自从嫁到上横街村后,王春香就开始精心操持家务,与村里的每一个人都相处得很好。今年已经79岁的朱冬花是王春香的邻居,她告诉记者:“我跟她做了60多年的邻居,从来没有看见她与别人争吵过。她对每一个人都是和和气气的,大家都很喜欢她。”谈起老人的长寿秘诀,朱冬花认为,心态好是她长寿的一方面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因为她有孝顺的儿女。 聪慧、能干的王春香是村里的“多面手”,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会请她去烧菜,是大家心中赫赫有名的“厨官”。而她,也乐意去帮助大家,每次有人喊她帮忙,老人都是义不容辞。与人为善的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全村人的喜欢。 除了烧得一手好菜外,王春香还是个绣花高手。在采访的时候,她的小女儿郑小娥从家里拿来老人前几年绣的花样。“这是她绣给我孙子的,可以绣在帽子上。”看到自己绣的花样,王春香来了劲,指着图案说:“这是花叶,这是花蕊,这是荷花。”眼神很好的她,根本不像一个百岁老人。此外,王春香为人还十分大方,经常把自己绣的花或包的粽子送给邻居。都说老人像小孩子,她还跟记者抱怨:“最近,村里在修路,他们怕我摔倒了,让我先不要出门,我就只能在家里晒晒太阳。”说完,还顿了顿手里的拐杖,可爱得很。
子女孝顺是长寿秘诀
王春香共有5个儿子,2个女儿,老伴去世有些年头了。前些年,大儿子和大女儿也相继去世了,剩下的子女就轮流照顾老人,以半个月为一个周期。因为老人很爱干净,年纪大了干不了家务,儿女就一手包办了老人卧室的打扫活。叠被、擦桌、扫地、倒垃圾……由于打扫得勤,记者发现老人的卧室既干净又温馨。为了便于照顾老母亲,他们还在老人的卧室里设了一张沙发床,碰到老人身体不好的时候,就会有人守夜,平时老人喜欢自己一个人睡。 “我们怕她感觉孤单,每天晚上都会陪她聊天到十点钟,陪她上完厕所再回家。晚上十一二点的时候我们都会过来看看老人有什么需要没有。有一次要赶到外地去,我就提前烧好面端给她吃。”小儿子郑宝连说道。看到母亲在家人的照顾下,生活得很好,郑宝连也感到很欣慰。他告诉记者,以前母亲供养他们兄妹非常辛苦,现在母亲老了,他希望能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母亲更多的亲情和关爱。 郑宝连因为担任上横街村的村民主任,事务比较繁忙,媳妇柯爱琴就主动承担起照顾婆婆的责任。“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的身体好就是我们全家人的福气。每年带她去体检,医生都说老人家身体这么好,很少见。”柯爱琴高兴地说道。正当我们聊得起劲时,王春香撩起袖子,向记者展示:“你看,我的胳膊这么粗,有些人老了之后就变得很瘦,可是我身上还很有肉的。” 郑宝连夫妇俩的所作所为也感染着自己的孩子和周围的人。自己的儿子、儿媳都怕母亲太累,一有空,就帮她去照看奶奶,有点好吃的,也都想着奶奶。儿媳经常对柯爱琴说:“妈妈,你对奶奶这么好,我要向你学习,以后我也会对你好。” 自从上横街成为“明星村”后,来参观的领导都会顺道去看望王春香,老人家也总是非常感激:“大家这么重情义,相信你们会和我一样长命百岁的。”采访结束的时候,王春香还拉着我们的手,热情地留我们吃午饭。
记者手记:百善孝为先。赡养和尊重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家庭和睦融洽的根本。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真切地感受到,正是晚辈们对老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孝顺,才能为老人营造一个幸福的晚年。我们应该给老人们更多的关爱,让更多的老人在幸福生活中迈入百岁。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