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我县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 ||
| ||
去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名单。如何抓住机遇,用活政策,加快项目实施,切实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为我县“绿色发展、科学跨越”提供基础性保障,县政协主席会议组织调研组就此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中小河流治理工作推进情况 去年7月份,县里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积极向上争取,最终我县以公开申报选拔第10名的成绩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名单,这为我县建设生态水利、实现水利现代化争取了有利契机。为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工作顺利推进,县委、县政府领导带队组织相关单位赴外地参观考察,学习吸取先进经验,并组织力量调查摸底,掌握实情。经过实地踏勘和多方征求意见,最终确定了13个项目区,规划治理河道98条,河段141处,池塘46个,涉及14个乡镇街道,受益村庄227个、受益人口约19万,并委托专业的技术单位进行项目规划设计。到目前为止,我县已启动了13个分项目建设,横溪南片项目完成招投标即可动工,白塔南片项目已进入招投标程序,其它11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二、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成功向上争取了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项目,实施工作也在向前推进,但是,明显存在“重争取、轻实施、进度慢”的问题。此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不同于以往的水利项目,中央要求所有项目在3年内完成,并以项目开工作为拨款依据,所有的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谁先开工谁就先得资金,用完即止。但距去年7月份我县成功入选已经有一年多时间,我县13个分项目,只有横溪南片完成招投标,白塔南片进入招投标程序,其它11个项目仍停留在方案设计或者设计招投标阶段。相比较我省其他重点县,我县目前中小河流治理工作推进速度较慢,这很可能会影响最后几个分项目实施,并对我县其他水利建设项目的争取带来不利影响。根据调研情况看,我县中小河流治理工作推进缓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县里没有充分意识到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紧迫性,没有把它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落实,氛围营造、组织架构、管理体制、制度保障等相关工作都没能及时跟进。二是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共识,有的部门没有充分了解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影响,认为中小河流治理主要是水利部门的事情,因此配合不够,服务跟进慢,服务不够主动、灵活。三是乡镇(街道)态度不一。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大部分乡镇(街道)表示支持。但是,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较大,且涉及中央资金和省资金,实施规范,有的乡镇(街道)没能站在全局的高度看问题,认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不仅没有钱赚,反要倒贴工作经费,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工作主动性不强。四是部分村民观念落后,认为搞中小河流治理就是搞堤防硬化、防洪灌溉,不能理解生态化治水的理念,且碰到具体利益问题时给政策处理设置障碍。 (二)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总投资额多达3.56亿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建设管理体制还没有确定,这导致了部门和乡镇之间职责不清,影响了项目进度。例如县水利局希望乡镇政府为具体工程的业主单位,具体做好政策处理、项目建设管理工作,而乡镇党委政府认为自身工程技术人员缺乏,无法承担项目建设管理职能。 (三)规划设计慢且融合度欠高。项目争取已经一年多时间,但是还有11个项目仍停留在设计阶段,这严重影响了项目进度。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不仅要求保障河段防洪安全、恢复河道功能,而且更需将维护河流水生态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重要建设目标,这就对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化、景观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项目设计可能与现代水利建设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同时,项目规划设计中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关联项目的衔接考虑的不够。 (四)保障不够有力。一是制度保障缺乏。我县还没有出台关于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资金管理、工程建设方面的具体政策,将为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确保工程优质廉洁带来不利影响。二是资金保障不够有力。项目前期费用没有保障,县里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按照工程进度划拨资金,没有考虑到总投资3.56亿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前期资金需求量较大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项目的前期工作增加了难度。政策处理费用没有落实,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3.56亿资金不包括政策处理费用,项目实施乡镇普遍要求县里给予一定的政策处理费用。三是管理人员缺乏,技术力量薄弱。目前整个项目的开展主要是由县水利局业务科室负责开展,人员少,且精力受到牵制,影响了项目进度。 三、做好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建议意见 (一)切实增强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紧迫性。县委、县政府要把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建设作为重点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抓紧召开动员会进行全面部署,并将项目建设列入县对部门及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综合考核。要广泛宣传发动,使全县上下充分认识到中小河流治理工作是一项建设生态水利、推进美丽乡村、造福仙居人民的战略举措,认识到当前是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环境宽松、政策实惠的好时期,也认识到留给我县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时间少、任务紧,切实增强大家的紧迫感和机遇意识,强势推进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领导,形成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合力。县委、县政府要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统一措施,综合协调。县里要成立主要领导为总指挥,政府分管领导为常务副总指挥,县发改局、财政局、水利局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的指挥部,各项目实施乡镇(街道)也应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实行水利建设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乡镇、部门水利建设任务明确、责任分明。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加强部门与乡镇的沟通协调,加强水利、发改、财政等部门的联动,确保项目计划、政策处理、配套资金的落实,促使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三)尽快理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一体化推进项目建设。要根据当前我县水利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尽快建立与我县水利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形成职责明确、管理科学、监管到位、推进有力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建议在县级设立国有独资公司—仙居县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选调招入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配足配强力量,代表县政府行使水利工程建设业主职能,负责全县水利工程项目前期、质量监管、安全管理、工程进度督查、工程设计变更、资金拨付、资料收集组织和工程验收等工作,一体化推进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 (四)以生态理念,抓紧编制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规划设计。加快编制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规划设计,充分融入生态化理念,以“水为源、山为景、绿为彩、文为魂”,融合水、路、林、村的综合治理模式,做到一溪一设计,溪溪是景观,用生态之线串起既有仙居民俗民居特色,又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乡风景线,真正实现项目景观化设计、公园化建设。规划设计要前瞻性地与永安溪生态修复项目相衔接,并充分考虑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关联项目的融合。同时,规划设计要充分征求乡镇(街道)和群众的意见,尊重群众的意愿。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