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建勋●第三章 勇毅力行

发布日期:2010-02-03 访问次数:



第三章
    
 勇毅力行

第一节           谋定而动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宁王朱宸濠集兵10万,号称奉皇太后密旨,要入朝造反。

这个朱宸濠,是朱元璋17子宁王朱权的五世孙,于弘治十年(1497)袭封宁王于南昌。朱宸濠见武宗皇帝整日游嬉,朝政荒废,认为有机可趁,便图谋夺取皇位

朱宸濠先是动用巨额黄金财宝,遍赂朝臣,为谋求恢复护卫(养兵的权力)、屯田的权制(生产的粮食以供养兵)而百般策划运作。他认为:唯有恢复被先皇革除了的护卫、屯田权制,才能合法地招兵买马、扩充军事力量,这是“举兵起事”之前提。

早在刘瑾专权之时,朱宸濠就厚贿刘瑾,又以白银万两,遍贿朝中权贵。结果,权贵们睁一眼,闭一眼,不去提醒和警示皇上,把当年已被剥夺的护卫权返还给朱宸濠。于是,朱宸濠就抓紧养兵蓄财,扩张势力,随意杀逐幽禁地方文武官员和无罪百姓,强夺官民田产动以万计,并劫掠商贾,窝藏盗贼,密谋起兵。当刘瑾事败伏诛后,朝廷又趁机革除了宸濠的护卫权。

正德九年,朱宸濠贼心不死,又用钱财重贿武宗皇帝的近侍钱宁和当时的兵部尚书陆完、大学士杨廷和等人,达到再次复还护卫之目的。复卫后,朱宸濠更加恣意行事,搜括百姓,强夺田室子女,豢养群盗。

此外,朱宸濠见武宗皇帝没有子嗣,希望通过运作,让自己的儿子入嗣来获得皇位,也就不会遭受悖逆的罪名。他挖空心思与武宗皇帝所宠信的钱宁勾结,以“当今无嗣”为掩护,让钱宁在武宗皇帝跟前进言:“宁王朱宸濠勤孝,愿将其子送京,司香太庙”。并怂恿武宗皇帝,用异色龙笺回赐。这异色龙笺,寻常罕用,有特殊的皇权象征意义,也只有在御赐监国书牍时才动用此笺。在玩的喜好上格外别出心裁的武宗皇帝,此时无心了解在异色龙笺写几个字这种事情有什么意义,也就不辨青红皂白,依了钱宁所言,裁答下去。朱宸濠得到异色龙笺的回复,心中大喜,就在南昌大兴土木、扩建王府以皇宫作为参照样式

后来,朱宸濠既有了让儿子入皇嗣的妙想并请求加封陕边地,此封地在战略上十分重要,与国家社稷的关系更是紧密相连。提督兵务的太监张忠以及御史萧淮等先后告发朱宸濠的罪行,大学士梁储也巧妙地采用正话反说的方法去劝阻皇帝。

梁储在承命起草诏书中写道:“过去皇太祖曾诏令说:‘这块土地不能封给藩王,不是吝啬,而是考虑到它的地广物丰,藩王得到后一定会多养士兵马匹,也一定会因富庶而变得骄纵。如果此时有奸人挑拨引诱,藩王就会行为不轨,有害于国家。’现在藩王朱宸濠既然恳请得到这块土地,那么就加封给你吧!但得到此地之后,不要在此收聚奸人,不要在此多养士兵马匹,不要听信坏人挑唆,图谋不轨,扰乱边境,危害国家。否则,那时想保全自己的妻子儿女都不可能了。请藩王朱宸濠在此事上慎之又慎,不要疏忽。”果然,当武宗皇帝看到梁储所起草的诏书后,头脑警觉起来,对可能发生的后果感到可怕,因而下旨收回朱宸濠的护卫,还令其归还在民间掠夺的田地

武宗皇帝当时正年富力强,他才不愁有没有后代继嗣。那朱宸濠想让儿子入皇嗣继位的事,就更加想也别想。

朱宸濠野心依旧膨胀。而且,他的左右长期以来一直恭维其“龙姿凤表,可为天子”,又说;“南昌城上有天子气”。因此,朱宸濠沾沾自喜,急不可待。就在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兴兵举反旗、杀巡抚孙燧、江西按察副使许逵,革正德年号。七月初,又命其部将守南昌,亲自率领大军乘船沿江东下,攻打安庆,欲取南京。

南京是明朝的“陪都”,当时也有一套完整的六部尚书制。因为南京本是明太祖开创的都城,当年燕王起兵“靖难”,逼走了侄儿建文帝,自己即位为帝,年号“永乐”,住在燕京(北京),称为“行在”(首都)。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为了加强对江南的统治和安置官员,实行了两京制度,即在南京保留了一整套和北京中央机构大致相当的机构。但“陪都”南京的六部尚书,权力却不如首都同一级别的尚书。

朱宸濠谋逆,军情紧逼。而当时的南京兵部尚书(尊称大司马),既总制江南兵马,又是守卫南京城的最高长官,这位人称大司马的是山西乐平人,字希大、名乔宇。

大司马乔宇紧急召集六部尚书和台谏商量对策、准备迎敌。

乔宇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兵部责无旁贷要担当起守卫南京城的重任。可眼下兵部的官员,大家很清楚都是论资排辈,按部就班上来的,过惯了太平日子,没有战争经验,也没有御敌应变能力。现在,军情紧急,你们各部、各衙门要选拔人才,共推一位能当大事的官员来我兵部议事作参谋。”

根据大司马乔宇不苟一格推选人才的要求,六部九卿回去物色人选,在规定的时间内,不约而同又意见一致地反馈给大司马乔宇,推荐了一个他们认为有担当的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是谁?在南京大敌当前的危难之际,六部九卿凭什么推出这个人来担当重任?

这个年轻人叫应大猷,此刻职务身份是南京刑部湖广司六品主事。

应大猷能让六部九卿所看重,主要是他刚刚处理了一个疑难案件而让人刮目相看。这个案件是“小和尚奸杀小女子案”,案情是:一个小女子在庙里被人奸杀,小和尚在移尸时被人发现,报官审案后,官府判定小和尚是奸杀凶犯,上报刑部要求秋后斩决。

杀人不是割韭菜,应大猷在审查这个案卷的时候,发现了不少疑点,他便衣出访,调查走访了受害人的家庭和村庄,勘查了寺庙周围的环境,并向僧人们了解小和尚的为人和起居的特点。

一番调查并理顺思路后,应大猷向上司提出:此案另有真凶,需要重新判决。

听说“小女子奸杀案”要重新审理,而且要在出事的那个寺庙里捉拿真凶,爱看热闹的人从四面八方涌进了这个寺庙。应大猷吩咐手下关闭大小寺门,以菩萨托梦为由,毕恭毕敬地拜了菩萨,然后悄悄地对菩萨耳语,把自己的耳朵凑近菩萨的嘴,作出得到菩萨指点的神态,然后朝人群中东一指、西一指,衙役们也跟着起哄呐喊,人群中有个人魂飞魄散,拼命地躲向墙角,东一滚西一滚,恰恰把应大猷事先纷刷在墙上的石灰,涂滚得全身雪白。衙役们在应大猷的指令下,把真凶捉拿归案。

原来,凶犯与小女子是同村人,平时就馋涎小女子的美貌,只是难以得手。一天深夜他回家,看到一个女子提着灯笼上茅房,走近一看原来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小美人,他色向胆边生,一把抱住小女子,欲行非礼。小女子誓死不从,欲大声喊叫,心虚又穷凶极恶的他,扼死了小女子后又奸尸。然后,为了嫁祸于人,把尸首背到寺庙门口的竹林边,自己则逃之夭夭。而小和尚则有早起打扫庭院的习惯,是他发现了女尸,并脱下自己的衣服盖住裸露的女尸。

这一幕恰好让人看见,作为杀人报官的依据。

听了推荐人的讲述,大司马乔宇虽然心中赞赏应大猷的分析、推理能力,断案比较高明,但是面对反贼朱宸濠大兵压境的气焰,不知他有没有应敌的能力?

他要亲自考问,看看应大猷有没有这个能耐。

乔宇见应大猷年龄三十不到,仪表堂堂,眉宇中充满了豪气,就问道:“反贼朱宸濠很猖狂,你认为该怎样应对?”

大猷说:“应敌之策,只有‘战’和‘守’二字。‘战’要知己知彼,要抢先派兵牢牢占据险要地形,做好应敌准备;同时要派出侦察人员,及时掌握敌情动态;再要细查南京城内与宁王朱宸濠有关联相勾结的人,以防他们做奸细和内应。

至于‘守’。只要部署得当,南京城就会固若金汤。我查阅过有关文献资料和档案,这南京城建于洪武二年,东连紫金山,西据石头城,南阻长千里,北带玄武湖,周围六十一里,城墙高的达六十余尺,最低的有二丈多,城墙厚达三丈多。当时建城用了四年,方始完工。据说建城的材料,基础是花岗岩,城墙用特制的巨砖堆砌,并用糯米煮成稠浆趁热黏合,冷后风干便成整体。城墙建好后再用糯米糊拌石灰,涂遍墙面,因此风雨不侵,历时百多年,仍旧固若金汤。

我认为南京城在大司马的指挥调遣下,能战亦能守。”

乔宇哈哈大笑,赞赏地说:“唔,不错,有见识。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大猷认真地说:“大司马,战或守都要靠激发士气、鼓舞人心。此外,安庆是兵家必争之地,要赶快派精兵强将去把守。”

乔宇心中有数,他说:“好,我们谋定而动。”

乔宇确有大将风度,他采纳了应大猷的计谋。一边紧锣密鼓地部署,一边谈笑风生地待客。他选派了有军事才略的指挥杨锐前往安庆守备;并密查到镇守官刘琅与宁王宸濠暗中有勾结,还安插了不少士兵做内应。于是,严密控制了刘琅,抓捕了三百多名做内应的士兵,斩首悬挂江上,镇慑叛军。致使朱宸濠里应外合攻克南京的计划落空,再去攻安庆,也难以得逞。

此时,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王守仁奉命巡抚南赣(今江西赣州市)、汀州(今福建长河县),漳州(今福建漳州市)等处,得到朱宸濠叛的消息,立即举兵勤王,会齐各地军兵,于七月二十日攻克南昌。朱宸濠闻讯,回救南昌,二十四日在南昌东北的黄家渡与王守仁率领的军队相遇,遭到狠狠打击,于是叛军败退八字脑。二十六日 ,王守仁率领的明军以火攻,宁王宸濠大败 ,将士焚溺而死者3万余人 ,朱宸濠与其世子、郡王,以及军师等皆被擒。

于是,宁王宸濠以兵败告终。

平叛功成之后,南京的六部九卿额手称庆,乔宇对同僚:“危难之际,大家英雄所见略同,推荐应大猷这个人有谋略,不负众望,的确是个人才。”

同僚们说:“这个年轻人不骄不躁,以后肯定大有作为,平宸濠功成之后,他不但没有喜形于色,而是专心致志在作《大禹周公论》。”


乔宇特地找到应大猷,要他讲讲《大禹周公论》

大猷也很爽快地说:“请大司马多指教。”概括地讲述了为什么自古皆有功,而独称大禹之功。自古皆有才,而独称周公之才。他认为所有有功的人和有才的人难与大禹、周公相比。因为,天下之害惟洪水为最,故大禹之功特显;历代礼制从周朝始,故周公之才万世共仰之。

乔宇拍拍大猷的肩膀,满意地说:“青年才俊,果真不同凡响!”


第二节           批鳞捋须

武宗皇帝是个不愿受传统束缚的人,他喜爱的娱乐活动是骑马射箭,一旦朝臣上疏请止嬉戏、戒游幸,他很不耐烦、很不爱听。在刘瑾死后,他又宠爱上娴于弓箭的钱宁和长于击技的江彬两个佞臣。

钱宁是武宗义子、锦衣卫使,他怂恿武宗皇帝在禁内建豹房,引番僧以祕戏进,武宗在豹房喝醉酒就枕着钱宁而卧。

江彬则陪伴武宗皇帝狩猎,投其所好在大内练兵,甚得皇帝宠信。江彬游说武宗皇帝巡视边防,去纵横驱驰,瞬息千里,这与武宗皇帝好大喜功,放荡不羁的性格需求不谋而合。

武宗皇帝与先朝皇帝不同,他讨厌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宫廷生活,而渴望鼙鼓旌旗、金戈铁马的刺激与拼杀。于是,武宗皇帝毫不犹豫地作了自我选择,也就产生了正德十二年至十五年的北巡南幸。

在北巡南幸路上,这些佞幸小人打着武宗皇帝的牌子招摇撞骗,给沿途百姓造成了灾难,他们所到之处任意索取,使得沿途官员疲于接待,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扰害。正德十四年(1519)二月,武宗皇帝又欲到南方游玩,群臣一百多人伏阙谏阻,武宗皇帝下令全部处以廷杖,当场打死十一人,武宗皇帝觉得败兴,才没有成行。

南昌这边宁王造反,那边好战勇武的武宗皇帝正想露一手,借此事显示天子威仪,决定御驾亲征,并封自己为威武大将军镇国公,取名朱寿,率数万精兵南下,行至半路,江西的王守仁已活捉了朱宸濠。武宗皇帝不让他献俘,甚至觉得王守仁这么快就轻而易举平定了叛乱,丢了自己的面子。

武宗皇帝认为像这样的战斗,应由他亲自带兵南征才能显示皇威。宦官张忠之流又诬陷王守仁与宸濠串通,武宗皇帝竟要王守仁放了宸濠,让他率军与朱宸濠再战……在这种情况下,王守仁连夜赶到钱塘,将朱宸濠交给太监,同时遵照武宗皇帝的旨意,重新报捷,将平叛的胜利归功于武宗皇帝。这样顾全了皇帝的面子,才确保了王守仁的身家性命。

武宗皇帝继续南下,一路上,经常捕鸟捕鱼赏赐臣下,而臣下则献金献帛向武宗皇帝表示谢意。江彬还不时假传旨意,向当地官员征钱征物,索要美女。武宗皇帝一行一路游幸,到了年底才浩浩荡荡来到南京。

此时南京是银装素裹,街道上行走的大多数是遵主人之命,到亲朋好友家投递名片(贺年片)表示祝贺新春佳节的仆人或书僮。新年投递名片据说历史久远,从唐代开始就有记载。过年了,要给亲朋好友贺年,就在红纸上写上祝福的词,也不必主人亲自去送,当官的自然叫当差的送,富贵人家让仆人送,文人学士遣书僮送。此情此景让应大猷触景生情,更加想念家乡亲人,他不由得挥笔写下了:

金陵雪夜书怀

草堂遥在谷山阴,竹树苍深几度春。

岁晚江湖犹作客,夜来风雪正欺人。

寒暄到处惟僮仆,出处平生有老亲。

<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23pt; TEXT-ALIGN: center; ms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