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站群 > 仙居县政协 > 建言献策
关于《生态立县 环保优先 切实保障仙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案

发布日期:2009-09-17 访问次数:


中共仙居县委、仙居县人民政府:
    环境优势是仙居最大的竞争优势,保护好仙居生态环境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构建和谐仙居的有力保障,也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和发展空间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县政协常委会就如何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调研,并召开县政协七届十一次常委会议专题协商。现将经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建议案报送给你们,供决策参考。
    一、我县环境现状
    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我县在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局部区域环境得到改善。通过“四个一批”整治,有效促进了医化企业的整合提高,全县医化企业从79家减少到32家。主要污染物削减工作取得较大成效,到2008年,我县COD和SO2比2005年分别削减13.22%和12.01%,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期间COD削减工作任务。通过“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和生态县建设工程,到2008年底,已建成3个省级生态乡镇、9个市级生态乡镇和23个市级生态村,13个行政村通过整治示范村验收,165个行政村通过整治村验收,农村环境面貌有较大改观。全县环境质量稳中有升,根据监测结果显示,2008年水质达标率87.5%,空气环境质量达标率93.7%,柴岭下断面水质由劣V类转到IV类。因此,总体上近几年环境保护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比较突出,环境保护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1、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问题突出。我县城乡垃圾随处可见、生活污水乱排现象较大程度存在。去年国家颁布了限塑令,但我县菜市场和城乡农贸市场塑料袋使用依然如故,废弃塑料袋仍然不减,由此造成的“白色污染”到处都是,永安溪沿线更为严重。由于管理不当,餐饮业快速无序发展,大街小巷、盂溪沿线到处都是小吃店和大排档,油烟迷漫、污水乱倒,污染问题也比较突出。
    城乡垃圾分类收集处理难以有效推进,垃圾“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县处理”的处理模式与我县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全县行政村虽然基本上配有保洁员,但由于报酬无法解决,保洁员队伍有名无实。一些乡镇虽然建有垃圾中转站,但因为缺少转运车辆和转运经费,同时,全县也没有规范化垃圾填埋场或垃圾发电厂等无害化处理设施,乡镇垃圾中转站无法发挥作用,致使河道坑湾成了全县主要垃圾处理场所。
    县污水处理厂虽然建成并投入运行,但由于县城管网建设滞后,生活污水截污率低。乡镇一级没有统一的污水处理设施,村级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比例很小。因此,生活污水处理仍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2、非法小冶炼等污染问题仍然较大。非法小冶炼是以高昂的环境污染为代价换取暴利的行为,在我县既有内生的又有外来入侵的,即既有传统的“三废银”冶炼问题,又有外来的洋垃圾冶炼分解、废弃轮胎炼油和小制革、废塑料加工等问题。白银冶炼和加工是我县的一个传统产业,全县从事白银回收、加工、销售人员近万人,“三废银”冶炼点至去年底有335处,涉及全县11个乡镇街道,仅安洲街道辖区就有157家。“三废银”冶炼对我县土壤和地下水水质造成直接破坏,对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08年信访投诉170件,占环境投诉件的近一半。近几年,受南边县市拆解业整治后向周边扩散影响,我县一些山区经常发现非法小冶炼事件,尽管在有关部门和所在地乡镇街道的共同努力下,进行了及时打击,但因为处罚难度大,违法成本低,禁而不止问题一定程度存在。如安洲街道为打击一家非法小冶炼企业先后组织了五次集中行动,每次打击后转移一个地方,每次拆除行动行政成本上万元。有些非法小冶炼企业与村民利益捆绑在一起,打击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程度阻挠。最近,周边县市又对制革、废塑料加工等行业开展综合整治,部分重污染的小作坊企业已经开始向我县或我县边界区域转移扩散。
    3、农业面源污染不容乐观。据2007年农业污染普查结果显示,我县化肥使用量达380公斤/公顷以上,远远超出国际上为防止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225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全县农药用量偏高,违法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现象一定程度存在。种植业产生的农药和化肥污染有增加趋势。地膜覆盖面积2190亩,每年残留量34.5吨。养殖业的污染问题也较严重,规模化养殖业在发展中,由于选址不当和污染处理设施难以跟上,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4、采矿污染治理没有到位。全县有证矿山18家,其中荧石矿7家,探矿17家,废弃矿多处。2008年有非法矿山30多家,经过打击目前还有13家。矿山开采不仅对我县生态植被造成较大破坏,而且如铅锌矿、荧石矿的开采还对水质造成极大破坏,危及下游群众的生命健康。全县通过永安溪采砂专项治理,关停了石牛大桥以上河段的砂场,但目前下游还有9只采砂场10条采砂船、上游有16只制砂场。除此,还有40多家青石加工场遍布全县各地。青石加工和制砂过程产生的石料浆难以沉淀处理,严重影响永安溪水环境。
    5、工业污染防治形势仍然比较严峻。近几年我们对医化行业污染问题十分重视,通过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因为我县没有专门的工业污水处理厂,大量的工业污水未能纳管,只是经过企业处理后排放,部分企业还存在偷排现象,仅2008年根据群众举报,环保部门就立案查处了99件。工艺品行业的污染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工艺品废气和粉尘污染问题比较突出,2008年涉及工艺品污染问题的信访投诉已经占到环境信访投诉件的三分之一左右。
    此外,由于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忽视等原因,近年来,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也时有发生。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思想认识上还不够到位。环保基本国策的观念和“生态立县、环保优先”的理念在干部队伍中还没有真正形成,环境保护还没有引起全县各级干部的足够重视。环保工作虽然已经列入对乡镇街道工作的考核内容,但因所占份量不高,且在实际考核中存在走过场现象,难以引起乡镇街道领导的足够重视。对环保围绕考核做文章,缺少明确的目标和有力的措施,实际工作中重发展轻环保等现象较大程度地存在。不少村级干部认为清扫村里垃圾、维护村容整洁是为政府撑面子,政府给钱就做,不给钱就不做。
    2、公众环保意识比较淡薄,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不强。近几年,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虽然在不断提高,但自身环保意识仍比较淡薄,只顾自己方便,随地扔垃圾,不顾公共环境卫生现象普遍存在。环境保护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落到自己头上不要的情况十分普遍。具体表现在:一些人以牺牲公共环境为代价获取个人利益,或从事非法生产经营致环境污染而不顾,或不愿在污染处理上投入,偷排污水、乱倒建筑废弃物。
    3、管理机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由于责任不明、分工不清,部门各自为政,行政资源难以整合,工作难以形成合力,环境保护缺位问题较为突出。在各种专项环境整治行动中,乡镇街道和部门互相埋怨的情绪较大,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时有发生,部门之间、部门与乡镇街道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乡镇街道承担职责不少,但既没有相应的机构,又没有相应的执法权,有时对涉及环境污染项目的审批连知情权也没有。国家限塑令颁布后,没有一个部门具体负责抓落实。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职责不清,相互扯皮问题仍然存在。
    4、环保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保投入与环保工作要求相比还不相适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情况十分明显。县城管网建设滞后,城市污水处理厂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全县垃圾出路问题还没有解决,县城垃圾中转站布局不合理,垃圾清运车辆也严重不足。乡镇一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5、环保力量难以适应环保工作任务。环境保护工作的涉及面越来越广,任务越来越重,但我县环保工作力量却没有随之增强。县爱委会已形同虚设,城乡环卫力量薄弱,县环保局环境监察人员仅8人,就连环境信访投诉案件也难以及时应付。全县环境监察和管理网络还没有形成,乡镇街道一级环保队伍建设滞后,监管面难以拓展。与周边县市比较,洞头总共12.5万人口,环境监察人员达21人,相比之下,我县环保力量十分单薄。同时,环保队伍的业务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建议
    坚持生态立县指导思想,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是实现仙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望。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前提下,树立环保优先理念,实现区域经济和环境保护“双赢”目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为此,我们建议:
    1、统一思想,牢固树立“生态立县,环保优先”理念
    要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增强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优美的环境就是最大的竞争力,环境优势就是招商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仙居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县委、县政府要始终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环保”方针,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我县环保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进一步统一全县各级干部的思想,使全县各级干部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不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且是我县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在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生态立县、环保优先理念,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2、明确目标定位,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规划体系
    要从战略上确立生态立县指导思想,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总目标,明确环境保护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总体定位,提出环境保护具体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分步计划。科学划分功能区块,进一步制订和完善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在抓好已有各项规划实施的同时,组织力量编制我县环境保护的中远期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县环境保护工作的中长期目标、任务和要求。以强化污染源头控制和生态功能区保护为出发点,编制行业性、区域性的环境保护规划,并制订配套的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
    3、突出重点,防控并举,切实重视污染源头管理
    永安溪是仙居的母亲河,永安溪的生态环境质量既关系到沿线30多万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又直接关系到我县的对外形象,因此,抓好永安溪生态保护和修复是我县环保工作的重点。要以永安溪生态建设工程和水环境综合治理为突破口,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为重点,抓好全县水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河道采砂制砂管理,切实巩固河道采砂整治成果,加强关停后续管理,规范制砂管理,合理布局,控制布点。开展对永安溪上游沿线青石加工场的专项整治。切实开展对“三废银”行业污染专项整治,坚决关停非法小冶炼企业。加强采矿管理,重视采矿污染治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矿和以探为采行为。
    狠抓“白色污染”整治,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废弃塑料袋是城乡垃圾处理中最头疼的问题,因此,要出台相关政策,落实强有力措施,尽最大努力消除“白色污染”祸害。一要抓源头管理,严格执行国家限塑令,严查非法经营塑料袋行为,加强市场塑料袋使用的监管,并在全县发出禁塑活动倡议,开展禁塑活动。二要扎实开展废弃塑料的分拣、清理工作,并落实专项资金回收废弃塑料,分解责任、分段包干,开展对永安溪沿线废弃塑料袋的大清理活动。与此同时,根据我县实际,鼓励山区村生活垃圾经分类后以堆肥、烧灰等传统方式就地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缓解全县垃圾处理的压力。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进一步完善城乡垃圾清扫、收集、转运和处理机制。
    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坚持“防、治、管、考”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县实际、切实有效的农村环境保护新机制、新体制。大力推广生态农业,促进农村生态经济的发展。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鼓励使用有机肥,大力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减少化肥农药滥用对环境的污染;推广使用可降解地膜,减少土壤污染。大力发展沼气,扎实抓好以农村水源保护、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改厕改水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切实加强工业污染控制。在引进企业时高度重视环境前置,坚决拒绝污染企业落户。按照“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以点带面、分步推进”的原则,探索循环经济模式,积极推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通过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引导企业直面环境成本,实现向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方向转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结构减排。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案件。严肃查处屡查屡犯的环境违法行为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环境问题。
    4、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改善环保基础设施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经常性经费和必需的基础设施投入资金到位。积极探索环保投入新的投融资体制,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我县重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问题。整合资源,建立环境保护专项基金。抓紧上马县垃圾填埋场,创造条件引进垃圾最新处理技术项目。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改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落后局面。
    5、切实加强领导,健全和完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成立县环境保护工作综合协调机构,切实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领导。健全和完善“党委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分工负责、人民群众参与、环保部门统一管理”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根据环境保护目标要求,把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责任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形成上下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体系。加强环保工作力量,积极创造条件,在横溪、白塔、下各等中心镇和工业重点乡镇设立环保分支机构,健全环保工作网络。建立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对乡镇部门环保工作考核机制。
    6、强化宣传引导,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宣传教育的突出内容,把环保基本国策和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作为宣教内容的重中之重,把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热点问题作为突破口,通过各种环保活动载体,使环保宣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保护永安溪母亲河为重点,开展全民环保大行动,并通过开展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环境教育基地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民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度。制订和完善全民环境教育实施意见,把环保教育列入党政干部和企业家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大各级党政领导和企业家环境教育的力度,增强各级党政领导保护和开发并重意识,增强企业家开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模范执行环保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责任心。通过环保知识进课堂和开展环保志愿者行动,提高青少年环保意识。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